秉承学科在有色及贵金属隐伏矿床勘查技术领域的研究积淀和特色,基于“矿石的电化学溶解作用以及溶解了的离子在电流驱动下向上移动,并在测点处产生积累,通过测定积累随时间的变化就可指示隐伏矿体赋存位置和相对规模”这一理论基础(学术专著:《地电化学成晕机制、方法技术及找矿研究》/2007年/地质出版社)。在重点实验室基金及其它项目支持下,以罗先熔教授为首的科研团队,利用多个阴极(元素接收器)及一个阳极(无穷远极),与大地组成回路,通过长时间向地下供电,在人工电场的作用下,使得覆盖层及深部矿体附近处于空隙溶液中及固相形成动态平衡的离子产生两极分化,人工地促使元素富集到元素接收器里,然后提取分析元素接收装置中成矿金属离子含量来判断深部是否有隐伏金属矿存在,从而达到直接寻找隐伏矿目的。
该“低电压偶极地电提取装置”(ZL200720125708.5)于2008年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形成的学术成果《地电化学集成技术寻找隐伏金矿的研究及找矿预测》于2010年由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
